|
|
“百年前,中國第一大江與中國最重要的南北鐵路大動脈在武漢十字交會。兩者交會之處又在百年以后的當代,成為武漢鐵投人出發的地方?!?/p>
6月21日,武漢市城投集團副總經理,鐵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汪國圣在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配套工程武昌生態文化長廊項目現場,為公司系統和項目參建單位黨員干部講主題黨課。黨課從武漢百年鐵路史的開端娓娓講來。
上面提到的南北鐵路大動脈,北段是京漢鐵路,南段是粵漢鐵路。
京漢鐵路(最初叫盧漢鐵路)由湖廣總督張之洞動議,于1898年底從南北兩端同時開工,1906年4月1日通車。武漢在近代中國經濟布局中的格局由此改寫。
粵漢鐵路1900年開建,1918年9月首段武昌至長沙段通車,這也是武九鐵路北環線的前身。1936年9月1日,粵漢鐵路全線通車。
然而,南北這兩段鐵路大動脈因為橫亙東西的長江天塹形成斷點。從清末到民國時期,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動議至少6次被正式提出,均由于經費困難、時局動蕩等多種原因擱淺。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成立僅僅8年,就實現了“一橋飛架南北”,京漢鐵路、粵漢鐵路終于無縫接軌,連成京廣鐵路。這也從一個側面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京廣鐵路在中國革命史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武漢鐵路工人率先成立工會,接受黨的領導;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在黨的領導下,舉行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后,75%的援華軍火、糧食、汽油等物資由香港經廣九、粵漢鐵路輸入內陸,粵漢鐵路被稱為“抗戰之命脈”。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鐵路工人配合解放軍追擊國民黨軍隊,喊出“解放軍打到哪里,鐵路就修到哪里”的響亮口號。
今天,鐵投人回望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也豪邁地提出:鐵路修到哪里,我們的事業就延伸到哪里!
武漢因鐵路而興,從蒸汽機車時代到內燃機車時代,再到電力機車時代和高鐵時代;從京漢、粵漢鐵路一線牽南北,到“米”字形高鐵網通達南北橫貫東西,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高鐵之心……隨著時代變遷、城市發展,尤其是2000年以后,在武漢鐵路樞紐項目相繼建成投運,樞紐地位愈發鞏固的同時,這條給武漢帶來絢爛榮光、前身為粵漢鐵路的武九鐵路北環線運輸功能日益減弱并逐漸被替代。這條退休卻沒有挪位的鐵路,截斷了武昌、青山兩區近40條垂江道路,沿線老舊社區集中、基礎設施不全,整體環境不佳等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制約了城市重要功能區的發展,影響了城市的市容市貌。
為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在市委、市政府的統籌部署下,2018年,武九鐵路北環線正式啟動搬遷,標志著這條百年鐵路完成歷史使命,“讓位”時代發展新力量。
作為我市唯一一家國有涉鐵資源綜合投資運營公司,武漢城投集團公司所屬武漢鐵投公司依托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作,進一步搭建地方政府與鐵路部門的溝通橋梁,盤活涉鐵資源,服務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并于2020年達成“十三五”基本完成搬遷的目標,實現了我市多年想辦而未辦成的一件大事,成為了鐵路行業同類項目推進最順利、合作最成功的項目。
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的同時,通過精心策劃,復合利用騰退帶狀用地,地下建設武九線綜合管廊,地上建設武昌生態文化長廊、月亮灣城市陽臺等省市重點、亮點工程,實質性加快推動了長江主軸核心區的建設步伐。
新時代,新征程,一直奮斗在路上的鐵投人,將振奮精神,繼續向前,講好大武漢的“鐵”故事,圍繞助力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書寫鐵投華彩篇章!
長江日報T7版 http://cjrb.cjn.cn/html/2021-06/28/content_207213.htm
|
|